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为什么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相关的问题,今天,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是因为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均衡加分是不公平的体现。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随着近些年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因此多地已经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甚至有些地区取消了该政策。

为什么高考有的民族加分有的却不加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一、往年教育部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教育部的规定从文字看,关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仅仅是一个非强制的指导性意见,具体执行的政策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
二、2014年各省区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等12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的资源、凌云、西林3个县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2个区、市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安、灌阳、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凭祥、上林、隆安、马山、扶绥、崇左市市辖区(江州区)、大新、天等、宁明、龙州等33个山区和边境县(市、区)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个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除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总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加分根据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决定
我们还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选择的文字来确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规定: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投档。
6.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也加分
我们的常规思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数”,他们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规定:
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城镇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类似的“汉族加分政策”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报考其他民族招生计划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点“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间更加“公平”。少数民族报考
汉语言招生计划(民考汉)或者汉族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招生计划(汉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规定:
凡参加
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8.西藏少数民族只要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就加分
在伟大的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规定更加简单明了: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高考加分的利弊有哪些?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加分的利弊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在众多考试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就是高考,一分之差就可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为了能多得一分,考生分秒必争,正是因为高考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很多家长逐渐对某些特殊的高考加分政策心存不满。
家长认为同样是作为学生参加高考,有些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加5分甚至10-20分,这对其他考生很不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已经存在很多年,加分项目也比较多,加分政策最开始是为了特殊照顾某一类人群,例如烈士子女通常会加20分,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毕竟是为国捐躯,加多少分也换不回来鲜活的生命,考生和家长对此没有异议。
还有的加分政策是针对一部分有特殊技能的人群,例如奥林匹克竞赛和体育特长生等等,这类加分项目早就逐步地取消了。
还有少数民族也能享受加分政策,原本是因为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一般都是加10分或者5分,这样对他们比较公平。
不过久而久之,有些人利用加分政策钻空子,此前就有某些官员利用职位便利给孩子变更为少数民族的案例,逐渐出现一些乱象,家长对此开始越来越不满。
很多家长认为除了烈士子女以外,其他人群都不应该享受加分政策,其中家长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某些地区有独生子女高考加分政策,但是有的地区却没有,况且现在已经开放二胎三台,独生子女加分已经不合理。
招生网
高考加分政策不会突然一刀切,还是会逐步地取消,就以少数民族来说,确实依旧有很多地区教育资源比较落后,还有烈士子女加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尖子生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本身成绩就能考上不错的大学,再加上几分就能选一个好的专业,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考加分只是一个附加项,高中生最应该做的是做好学生该做的事,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以上就是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
www.zhaosheng.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