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5 18:38:32 | 招生网
数字媒体技术大学专业排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学校位于北京市,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是由国家举办,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于杭州市,校训为“求是创新”。
3、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训是“博学精思、笃行致新”。
4、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校训为“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5所高校之一,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校训为“笃学力行、守正求新”。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1、清华大学;6星级;地区北京。
2、浙江大学;6星级;地区浙江。
3、大连工业大学;4星级;地区辽宁。
4、中国传媒大学;4星级;地区北京。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星级;地区浙江。
6、北京邮电大学;4星级;地区北京。
7、南京邮电大学,4星级,地区江苏。
8、南京大学;4星级;地区江苏。
9、上海音乐学院;4星级;地区上海。
10、华中科技大学;4星级;地区湖北。
11、山东大学;4星级;地区山东。
12、广西大学;4星级;地区广西。
13、浙江师范大学;4星级;地区浙江。
14、浙江传媒学院;4星级;地区浙江。
15、东北大学;4星级;地区辽宁。
16、山东财经大学;4星级;地区山东。
17、上海大学;4星级;地区上海。
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4星级;地区四川。
19、 北京工业大学;4星级;地区北京。
20、上海第二工业大学;3星级;地区上海。
21、北京电影学院;3星级;地区北京。
22、大连理工大学;3星级;地区辽宁。
23、华南理工大学;3星级;地区广东。
24、浙江理工大学;3星级;地区浙江。
2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星级;地区广西。
26、哈尔滨工业大学;3星级;地区黑龙江。
27、中山大学;3星级;地区广东。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排名的相关内容。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排名榜前十
1.中国传媒大学
2.浙江大学
3.南京大学
4.广东工业大学
5.吉林动画学院
6.哈尔滨工业大学
7.浙江科技学院
8.浙江科技学院
9.大连理工大学
10.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研究与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等。 招生网
培养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及开发、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充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鼓励各高校特色化发展,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及就业的不同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选择创作型、制作型、研究型或复合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就是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www.zhao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