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6 05:27:17 | 招生网
江西2023年专科录取介绍如下:
一、提前批高职(专科)录取情况
截至8月4日,提前批高职(专科)录取工作基本完成,共录取考生5097名,其中,定向培养军士1773名,普通文理类2450名,艺术类(含三校艺术)874名。
二、高职(专科)批次招生计划情况
今年高职(专科)批次包括普通文史、理工、艺术、体育和“三校生”文理的录取,招生总计划数177560名,其中,普通文史、理工类148587名,艺术类8674名,体育类2576名;“三校生”文理17723名。
三、高职(专科)投档情况
(一)文史类投档情况
参加本批次录取的文史类院校共有828所,档满额院校有746所。投档分数居前的院校分别是:
(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429分
(2)吉首大学,428分
(3)深圳职业技术大学,428分
(4)金华职业技术学院,428分
(5)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428分
(二)理工类投档情况
参加本批次录取的理工类院校共有845所,投档满额院校有717所。投档分数居前的院校分别是:
(1)深圳职业技术大学,445分
(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437分
(3)华北理工大学,437分
(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436分
(5)吉首大学,431分
(三)体育类投档情况
参加本批次体育类专业录取的院校共有76所,投档满额院校有71所。投档分数居前的院校分别是:
(1)九江职业大学,93.73分
(2)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0.53分
(3)天津体育职业学院,90.43分
(4)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89.93分
(5)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89.52分
(四)“三校生”文理投档情况
参加本批次“三校生”文理录取的院校共有61所,投档分数居前的院校分别是:
(1)九江职业技术学院,477分
(2)九江职业大学,458分
(3)宜春职业技术学院,457分
(五)艺术类投档规则
本批次艺术类投档规则为:对专业成绩达到省统考高职(专科)专业合格线和文化成绩达到艺术类专科文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不分文理,依据高职(专科)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按招生计划数1:1的比例进行平行投档。
四、生源特点
1.今年,高职(专科)批次投档分数达到400分的院校共有123所,其中,文史类50所,理工类73所。
2.本科院校的专科生源好于其他高职院校;地处大城市的院校生源好于中小城市;沿海地区院校生源好于内陆及边远地区;部分外省院校存在缺额;本省地处南昌市的院校生源相对较好,部分院校存在缺额。
高职(专科)批次将进行两次网上征集志愿,时间分别为:8月8日9时—15时,8月10日9时—15时。届时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及时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填报。
2025年江西高考专科录取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录取批次及时间安排 :
提前高职(专科)批:录取时间为7月31日至8月3日,包括定向军士、公安专科、航海类等专业优先录取。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7月4日17:00。
高职(专科)批:录取时间为8月4日至8月11日,为普通专科院校录取,不组织补录。未录取考生仅可通过征集志愿补救。
投档机制 :
专科批次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考生档案一次性投出且不可退档补投。
征集志愿政策 :
每批次投档结束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会开放征集志愿,填报时间通常仅限1天。专科批次考生需关注相关征集志愿信息,及时填报。
录取规则 :
所有高校全部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录取工作按照“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原则执行。
对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
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作出解释,高校不得超计划录取。
考生还需注意 :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西省2025年专科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相关内容。
江西省2025年专科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为7月31日至8月11日 。
具体安排如下 :
提前高职(专科)批次 :该批次的录取结果公布期为 7月31日至8月3日 。这一批次主要涵盖了定向培养军士、公安、司法等特殊类别的专科院校。考生和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密切关注相关渠道,以获取自己的录取结果。 招生网
普通高职(专科)批次 :该批次的录取结果公布期为 8月4日至8月11日 。这一批次覆盖了所有常规的专科院校,是大多数考生所关注的重点。录取结果将从8月4日起陆续释放,考生和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并密切关注相关渠道的信息更新。最晚不迟于8月11日,所有普通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将全部公布。
考生注意事项 :
考生需在 8月11日前 完成录取结果的确认。如果对自己的录取结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可以及时联系相关招生部门或学校进行咨询。
在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过度焦虑和不必要的猜测。同时,也可以关注其他与高考和升学相关的信息和动态,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