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

发布时间:2024-03-14 17:46:19 | 招生网

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招生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

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

您好,报考少数民族预科班,考生高考成绩在四川大学提档线下80分以内(以各省招办公布的分值为准)且符合当地招生部门报考要求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填报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根据考生原始成绩(不含少数民族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对报考国防科研试验部队预科班,如符合条件,请直接咨询部队基地政治部。欢迎报考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

哪些211院校不承认少数民族加分?

1、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专业录取方面就加分细则只字未提。

2、截至6月22日,共111所“211”高校公布了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在对待高考加分的态度上,这些高校呈现出3类态度。

3、据统计,共30所高校完全承认各地高考加分政策,既认可加分后形成的投档成绩,也以此分数作为安排专业的依据;57所高校至少在投档阶段承认高考加分,其中,29所高校在专业分配时依据的是实考分,28所高校在专业录取方面未作表态。

4、另一些大学的态度则暧昧一些。5所高校仅抽象地表示认可各类加分政策,但在投档和专业录取方面无更多详尽表述,19所高校招生章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与加分有关的规定,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专业录取方面就加分细则只字未提。

5、21%的重点大学态度较为暧昧,部分高校的招生章程在高考加分政策上仅一笔带过,有的甚至只字未提。

6、统计中,有5所高校的招生章程关于高考加分的规定只有一句话。例如,厦门大学[微博]招生章程显示“厦门大学原则上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加分政策”。

7、至于如何认可加分政策,提档分数是否包含加分、专业录取参考的是什么分数,均未阐明。

8、同样的还有郑州大学,其招生简章仅提及“郑州大学执行国家规定的高考加分政策,原则同意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加分政策”。

9、另外19所高校的招生章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与加分政策有关的规定。例如河北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等。

扩展资料:

一、加分主要问题

1、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

2、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3、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

二、取消加分

1、教育部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公告,就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做出规定,公告中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2、指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公告全文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3、湖南省

2015年4月4日电 为切实推进高考公平,湖南省教育厅近日印发相关方案,取消有关体育、奥赛等高考加分项目和减少部分加分分值,坚决做到不“开口子”,不“留尾巴”。

4、河北省

2016年3月5日两会期间,刘延东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政策,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此外,为推动教育机会的公平,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高考试卷将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考加分政策

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

金融专硕考研考生加分政策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金融专硕考研考生加分政策的相关内容。

金专考生加分政策

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2022年人数高达457万,人数激增的后果就是考研的录取线分数线越来越高,个别顶级院校的金专录取分数线甚至冲破400大关,并还有不断上涨趋势。

但是观察各个院校历年的拟录取情况不难发现,其中不乏低分考生被录取,这其中原因正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科普的关于金专考生的加分政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你刚好符合条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简称“少干计划”,是指国家实施的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从2006年起用五年时间为西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为211以上重点大学,生源为西部省市区。

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

1、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7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上述地区考生应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

2、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招生计划单列为“其他”类。

考试录取: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统一考试、适当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生。

毕业生一律按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硕士服务期限为5年,博士8年。经费享受中央级高校研究生的拨款政策。

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教育部自2006年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简称“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该计划主要是惠及退伍大学生士兵,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多发展通道,以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

大部分院校的专项计划主要为“少干计划”与“大学生士兵计划”,具体情况应以学校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三、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单独划线

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的文件明确,关于报考骨干计划的硕士研究生考生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由教育部统一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成绩要求。

条件: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A类: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类: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四、强军计划

“强军计划”招生数量由教育部和总政治部商定,“强军计划”不占用统考名额。“强军计划”的招生名额一般由解放军政治部分配到各单位,拿到分配名额的单位即有资格报考。

我国拥有“强军计划”院校的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五、三支一扶计划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工作。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到3年!

志愿者服务年限也是两年,但是服务期满之后可以延长。

满足以上条件的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时候,也享受初试加10分的优惠。

六、大学生村官计划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七、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条件:在中西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2省区)基层(村镇)服务1-3年,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高校毕业生优先。

八、援藏计划

援藏计划:以改善当地在职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西藏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大内地高等学校对西藏教育支持力度。

硕士研究生报名资格:原则上招收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在藏工作2年(含)以上、年龄在40岁(含)以下的在职干部。考生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会同区内有关部门按报考/录取3∶1比例推荐。入学考试方式为单独考试,单独录取,单考名额由教育部专项追加。被录取的考生均为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入学时签定定向培养合同,毕业后回西藏工作。

九、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义务兵役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看完我们不难发现想要满足这些加分政策并非易事,但是满足条件的同学还是要好好把握机会;不满足条件的好好努力也是很有希望考上理想院校的,加油!

招生网

以上就是招生网为大家带来的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www.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四川大学如何报考预科?有没有往年数据可以参考?”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