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9 22:10:56 | 招生网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华北理工大学是不是双一流学校,是公办吗?下面是由高三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华北理工大学是双一流吗 是公办还是民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华北理工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招生网
双一流建设包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由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是两地单独办学,也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是140所之说。
根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可知,华北理工大学没有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没有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华北理工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华北理工大学是公办大学。通常来说,公办大学学费便宜,民办大学学费较贵。
华北理工大学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现有全日制学生47126人,其中本科生35387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862人、专科生6464人、留学生353人、预科生60人。学校设有19个管理机构,30个教学机构,6个教辅机构和9个直属机构。2016年8月,学校规划占地4500亩、总建筑面积103.56万㎡的国内一流现代化智慧校园正式启用,建有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馆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拥有纸质藏书28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5个,数据存储量达96.5TB。通过按学科组团进行资源布局,实现了“一站式”的学科服务。学校主办有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类等5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学校拥有隶属附属医院和非隶属附属医院25家。
华北理工大学现有99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批河北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项目;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拥有18个国家部委和省确定的重点学科,17个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河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1个河北省工业诊所,10个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11个唐山市企业诊所,13个市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1个唐山市众创空间。
拓展阅读:华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省级)
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冶金工程、护理学;
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临床医学、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康复治疗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护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土木工程。
拓展阅读
迁安学院化工与环境系由应用化学,工业分析与检验两个专业组成,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和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系依靠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优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在突出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系部目前设有教学办、学工办及化学实验中心。
【师资队伍】
我系已聘请校本部化工学院化学工艺、分析化学专业教授8人,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另有两名教师已被学院选送赴天津大学和燕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10人。中共党员9人,预备党员1人,民进会员1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近年来,我系教师完成校、院两级教改项目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多篇;我系教师先后多次获得华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迁安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华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唐山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4年度被评为校级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特色】
以精细化工、工业品检测为特色的化工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在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1、充分利用我院地处津京环渤海的地缘优势和迁安地方产业与专业联系密切的优势,依据我院提出的“面向基层,崇术重用,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在化工领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一线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
2、以创新为动力和主线,努力营造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体系。
3、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途径。与多个大集团公司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多层面的合作。联合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接受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培训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根据合作单位要求设置和改进相关课程,推进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无缝连接”。